旗袍的乍見之歡,好似一位娉(pīng)婷女子撩人心扉,初見的吸引中多了些驚艷的錯愕,難掩怦然一瞬的驚和喜,倒最是無邪,歡喜的是我竟遇到了你,驚慌的是我該如何擁有你,欲語還休的愛情,讓激情的沖動之氣倒煺了幾分,平添了不少珍視與流連,經(jīng)年之后何去何從并不重要,只需記得,你是我花樣年華中的那一眼,乍見之歡。
旗袍的久看不厭,好似一位知冷知熱的太太,懂得你的脆弱和憂愁,時間久了便沉淀出一份恰好的溫情,和疏于言語的陪伴,垂眸低首的淺笑時常有,那是溫婉謙讓的大家之氣,那是相處久了的恰到好處,依伴久了,便超越了歡喜,成為了至親之間的懂得,恰似久看不厭的旗袍,予人一種沉淀過后的從容安穩(wěn)之美,最是難得。
一部電影|『花樣年華』
如果說,有部電影最懂旗袍,那一定是花樣年華。
在《花樣年華》中,張曼玉嘗試了旗袍的各種美感:“女人”、“嫵媚”、“精致”、“神秘”、“高貴”、“婉約”……,又用各種神態(tài)、細節(jié)和動作演繹女人和旗袍之間關系——“盤發(fā)”、“挑眉”、“娉(pīng)婷的步伐”、“像是在百樂門跳了一個世紀的舞“、“自在”、“忘我”……“頸子上的簪花扣,妝鏡前的細眉眼”、“朱唇巧目眼波徊”、“回眸一笑百媚生”……。
可以說王家衛(wèi)在拍這部電影時,把能想到的對旗袍的臆想,都通通寫成文字、變成場景,讓張曼玉這個最適合的模特通通演繹一遍。
一種未來|千變
如果說,用一個詞形容旗袍未來的可能性,那一定是千變。
現(xiàn)在一成不變的旗袍,多多少少還帶著百樂門遺留下來的風塵味,有人告訴我這是傳統(tǒng),我仿佛看到時代的無聲嘲笑。旗袍要發(fā)展,就要適應時代的發(fā)展,或嫵媚、或雅正、或清麗、或調(diào)皮、或樸素……
旗袍穿的是一種氣質(zhì),既要保持乍見之歡的欣喜,也要耐得住久看不厭的沉淀。